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智行云岭·乡村振兴实践团,由人工智能专业学生牵头,联合文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共同组成。团队已被选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与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合作的2024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2024年8月,实践团按照既定安排前往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剖析乡村振兴战略与禁毒工作、电商产业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实践团队于8月9日抵达开远市雨露社区及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进行了专项调研。此次调研旨在梳理并归纳当地在整合禁毒康复、乡村振兴与电商推广方面的有效做法与面临的挑战,同时深入分析信息技术在推动乡村振兴和电商增长中的关键作用,以期提炼出有益于实践推广的策略与见解。

禁毒康复在雨露,乡村振兴谱新篇

上午,实践团首先来到雨露社区(开远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展开调研,探究社区在戒毒康复与乡村振兴领域的实际成效。雨露社区占地约103亩,总投资额达1200万元,其居民群体主要由曾因吸毒问题而进入社区接受戒毒康复的人员构成。为了保障入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自2008年起,社区已淘汰超过200家企业,目前仅保留包括宏泰商贸有限公司在内的15家企业生产车间。这些车间不仅为居民在戒毒期间提供了劳动收入的机会,也助力他们在康复过程中逐步恢复社会适应能力。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与普通戒毒所不同,雨露社区拒绝采取“一收、二戒、三关押”的高压戒毒模式,提倡实行半封闭式管理,社区认为,吸毒人员既是违法者,但又是受害者。确保社区居民在安全、舒心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争取早日回归社会是社区建立的的初心。同时,社区还设立了“雨露艺术团”,通过文艺表演和禁毒宣传,帮助居民重拾信心。

实践团还参观了红河州禁毒宣传教育基地,该展厅展示了毒品种类、毒品危害以及禁毒工作的图片和文字。通过参观,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吸毒的严重后果。
在交流环节,雨露社区所长向实践团强调了社区的宗旨:“关爱是雨露、真情是阳光”,并分享了社区在戒毒康复、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经验。
电商发展探路径,乡村繁荣绘蓝图

下午,实践团一行来到了开远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开展实地调研。该中心自2022年5月正式投入运营,占地总面积达2580平方米,内部布局合理,功能区域完善,涵盖了综合办公、产品展示、商务接待、企业孵化、直播等多个方面。作为开远市电商生态圈的核心,该中心日均发货量稳定在2000至3000单,已成为推动当地优质品牌建设、扶持电商企业发展、培养电商人才的关键平台。


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了房租、水电、仓储等全方位的免费服务,同时还开设了一系列专业培训课程,旨在帮助企业提升电商运营能力,拓宽市场视野。目前,中心展示并销售的本地产品多达200余种,涵盖了特色大米、各类食品和新鲜果蔬等,展现了开远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在2022年5月至12月期间,入驻企业的交易额突破了3500万元,月均增长率高达33%,这一成绩不仅体现了中心的高效运营,也反映了开远市电商产业的蓬勃发展趋势。中心负责人在介绍时强调,他们的使命是“让农产品出乡,让工产品入乡”,通过电商平台,打破城乡界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城乡经济的双向流通。这一理念和实践,为实践团成员提供了关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案例。
通过本次参观调研,智行云岭·乡村振兴实践团的成员们对开远市在乡村振兴及电商发展方面的创新举措获得了更深刻的认识。此次行动不仅为信息学科的专业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创造了新的机遇,也为团队成员增添了宝贵的实操经验。接下来,实践团计划与开远市教体局合作,共同举办少儿编程科普活动,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教育。
